飞豹战机,也就是歼轰-7,这款飞机在中国航空史上占着特别的位置。它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步,到现在服役超过30年,还在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里干着活。说实话,这飞机不是最先进的,但它那份实用性和可靠性,让人觉得它就是个老伙计,关键时刻总能顶上。为什么中国到现在都不肯卖它出去?因为它不光是武器,还代表着国家自主国防的底气。
先说它的出生背景。1973年,中国航空研究院给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下任务,开始预研超音速战术轰炸机。那时候,军队里的轰-5和强-5这些老家伙已经跟不上时代了,尤其是面对南海周边形势和边境压力,需要一款能超音速飞行、航程远、载弹多,还能自卫的机型。空军和海军都参与进来,但需求不一样,空军想并列双座,海军要串列布局。争论了好几年,1980年国防科工委批了一机两型,但空军后来退出了,项目差点凉凉。幸好海军坚持,1983年正式启动设计,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和603研究所合作搞起来。发动机选了英国斯贝MK202的国产版涡扇-9,这一步省了不少事,但国产化过程也费劲。
1988年,第一架原型机出厂,12月14日在阎良机场首飞。试飞员卢军操控着它升空,那次飞了超音速,证明了基本性能。后续造了五架样机,但过程不顺,1991年一架漏油差点出事,1994年和1996年各坠毁一架,调查后改进了结构和系统。1994年,第一批生产型交付海军航空兵第6师16团,正式入役。1998年珠海航展,它以飞豹的名字亮相,现场展示了对地攻击能力,航程3650公里,作战半径1650公里,这些数据在当时中国空军里算拔尖的。
技术上,飞豹采用常规布局,后掠上单翼,翼展12.8米,机长22.32米,机高6.22米。空重14.5吨,最大起飞重量28.475吨。两台涡扇-9发动机,每台推力54.29千牛,加力推力91.26千牛,最大速度1.7马赫,巡航0.85马赫,升限15600米。别看数字干巴巴,这意味着它能低空高速突防,躲避雷达,快速打击目标。挂点有7个,载弹量6.5吨,能带鹰击-83K反舰导弹、PL-12中距空空导弹、激光制导炸弹、多管火箭弹。雷达是JL-10A脉冲多普勒型,搜索距离150公里,射控100公里,还配了惯导/GPS和数据总线,第一次用上1553B标准,火控系统集成度高。
2002年,改进型歼轰-7A首飞,2004年装备部队。这版优化了气动,取消翼刀,用整体风挡,腹鳍从一个变两个,空重降到14吨以下,载弹量升到9吨,挂点增到11个。航电升级,一平两下玻璃化座舱,火控计算机更强,能挂Kh-31A超音速反舰导弹。2013年,还有歼轰-7B原型试飞,但成本高,没量产。2022年航展,歼轰-7A2亮相,进一步改了电子系统,能挂更大直径导弹,这些升级让它跟得上现代战场。
服役历程里,飞豹主要干对海对地攻击,在海军航空兵里是主力。装备了空军和海军,总数约270架。日常任务包括领海巡逻、拦截外机。举例,2025年7月9日和10日,东海上空,它拦截日本YS-11EB侦察机,两次逼近30米左右,挂着副油箱和霹雳-5导弹,实战状态。类似事件不少,飞豹的航程优势让它能长时间盯梢,耗对手油料。空军用它执行纵深打击,演习中模拟攻击交通枢纽、基地。经济性好,出勤率高,涡扇-9可靠,维护简单,比一些进口机省心。
为什么中国不肯卖它出去?这点得说说军售政策。中国出口武器一般是中低端,像歼-6、歼-7那些老型号。新装备,尤其是敏感的,像轰炸机,国际规矩严。飞豹火力强,远程打击能力突出,如果卖给中东或南亚国家,可能打破地区平衡,引发军备竞赛。中国作为大国,注重稳定,不想技术扩散。内部原因,它是自主研发的代表,从设计到生产全国产,不受制于人。卖出去等于暴露核心技术,风险大。埃及、伊朗传闻有意,但没成交,沙特防务展上歼轰-7AE亮相,也没下文。政策上,轰炸机属于高风险品,出口需遵守严格规定。
现在,飞豹问世30多年,为什么还叫无价之宝?因为它填补了中程打击空白,推动了中国航空从仿制到创新。虽有歼-16这种重型多用途机取代部分角色,歼-16载弹12吨,航电更先进,但飞豹在某些任务上仍有优势,比如低成本巡逻、特定挂载。停产于2017年,但现役机通过升级,还能服役10-20年。它的存在提醒大家,国防靠自己,自主能力是根本。
飞豹的强不只在参数,还在实战价值。航程远,能不加油往返南海;挂载多,适应各种导弹;生存力强,低空突防好。它不是隐身机,但对地对海打击准狠。相比欧美同类,像F-15E或苏-34,飞豹机动性差些,但性价比高,在中国国防体系里不可或缺。未来,随着歼-20、歼-35入列,飞豹可能退二线,但它的遗产会延续到新机上。
美港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